當前位置:

白露前后死藻頻發,寄生蟲、細菌加速繁殖,養戶可以做些什么?
2021-09-06

“白露”正值夏秋交替換季之際,這一時期氣溫、水溫逐漸下降,魚類新陳代謝減弱,對病菌、病害的抵抗能力變差;而此時由于晝夜溫差大,水體對流強烈,水環境易產生劇烈變化,此時的水溫又非常適合寄生蟲、細菌等病原生物的生長繁殖,種種因素疊加,若管理不當,將給養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白露天氣特點對水產養殖的影響


1、晝夜溫差大


池塘水體經過夏天的高溫和陰雨天氣以后,一般水質偏肥,有的已經開始老化,水體中積累了較多有害病菌,加之白露前后晝夜溫差大,水體上下層容易產生分層對流現象,水產動物極易出現因缺氧浮頭、泛池或因氨氮、亞硝酸鹽超標引起中毒等情況的發生。



2、氣溫起伏不定


氣溫不穩定會導致水產動物經常性的應激,輕度應激造成生長性能下降,重者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在養殖中后期,肝腸負擔大、水質差等綜合因素下,易發肝膽綜合征,甚至引起死亡。


3、天陰多雨


一是光照少產氧不夠;二是影響水產動物正常攝食,體質下降;三是藻類易老化死亡,發生倒藻現象;四是此時18~28℃的氣溫正適宜寄生蟲、有害菌的生長繁殖,極易引發寄生蟲?。ㄈ畿囕喯x、指環蟲、錨頭鳋等)和細菌性魚?。ㄈ绮蒴~的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和魚類的細菌性出血病等)。




白露前后,養戶能做什么?


白露前后的天氣特點對水產養殖非常不利,顯然這些客觀因素無法人為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無病先防,防重于治”,盡可能做好池塘管理工作,從容應對因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損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水質調控


定期換水加注新水;注意溶氧;定期改底和調水,并適量補肥補菌,保持菌相藻相平衡,使養殖水體始終保持“肥、活、嫩、爽”狀態。


一般情況下,每隔10天左右注換新水一次,每次注水量為20~30cm為宜。注水以晴天中午12:00~2:00或清晨4:00~6:00為宜,切忌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層提前對流,引起魚類浮頭。


遇到悶熱天氣或陣雨水溫劇降時,需及時開增氧機或干撒主要成分為過氧化鈣或過碳酸鈉緩釋顆粒增氧急救,緩釋制粒使得水產動物不會因為氧氣突增而出現應激反應。泰緣360云補鈣氧顆粒能持續緩慢增加水中溶氧,預防水產動物浮頭泛池。如果水中溶氧充足,氮循環恢復,水體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濃度也會逐步降低。


定期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底莫愁/安澈/解毒底安等)進行改底、解毒和修復微生態,實現沉淀物懸浮再利用。堅持定期使用泰緣改底產品,可以使板結、發黑的底部長期保持疏松的健康狀態,實現底好水好的健康養殖模式。


配合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解毒凈水粉劑產品(泰緣益菌凈水寶/安而信安水等),能夠快速凈水并解除藻毒素、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引起的應激。


4~12小時后配合使用泰緣清淤、促藻菌、水得金微生態修復培養劑、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劑來調控水質,調節菌相和藻相。



2、科學合理投喂


白露時節,魚類為了適應水體環境變化,新陳代謝減弱,向外界索取營養物質相對減少。此時應適當控制池魚攝食量,有利于增強魚體對病害的抵抗力。在確定好日投餌量后,根據天氣、水溫、水質、魚類攝食等情況合理安排投喂量,盡量減少殘餌產生。適時添加多維和免疫多糖等以提高水產動物的抗病力,降低病害的發生。天氣突變時,應適量減少投飼量或不投飼。投喂方式嚴格按“四定”原則,并保證投喂的飼料新鮮,不變質。


3、做好日常管理


堅持早中晚巡塘,注意觀察天氣和水質變化、魚的攝食和活動情況,及時清除殘餌、病死魚等。




再次提醒廣大養殖戶:


白露時節前后影響魚類致病的因素有很多,如細菌、寄生蟲和環境變化等,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魚類的大量死亡,在此提醒大家加強做好病害預防和養殖管理工作,建議通過勤換水勤檢查,定期檢測水質水溫,發現問題及早解決,保證飼料新鮮,根據養殖大環境進行靈活養殖等綜合措施,確保水產養殖生產安全有序。

官方小程序泰緣云堡
與泰結緣 凈享人生
與泰結緣 笑傲江湖
  • QQ咨詢
  • 電話咨詢
  • 18321836058
  • 13816330282
  • 18217284152
  • 021-67801183(93)
免费啪视频观在线视频2020_91人成网站色www免费下载_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97_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