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療養院和醫療衛生科研單位排放的被病原體污染的污水,統稱為醫院污水,其來源及成分復雜,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不經有效處理會成為一條疫病擴散的重要途徑,也會嚴重污染環境。據調查,醫院污水每升含大腸菌群多在2.38×107~2.38×108,*/高可達2.38×1011,這類污水致病菌的檢出率也很高。做好醫院污水的消毒處理,是消除污染,預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常見消毒方式的弊端醫院常用的含氯消毒劑消毒污水,不僅存在消毒藥物用量過低達不到消毒效果,也存在過量使用含氯消毒劑使水質產生鹵代烴類污染物。(鹵代烴是一類具有特殊氣味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一般通過呼吸、皮膚接觸和飲水3條途徑進入人體,其中多數是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的“三致”污染物。)還有目前大多數醫院采用“濃鹽酸+氯酸鈉”二氧化氯發生器技術消毒,不僅存在設備投資與維護成本較高,原料的購買也受限制,而且使用過程中有易燃易爆等安全隱患,有刺激性氣味,對投加、維護人員不友好。消毒產物具有腐蝕性,對醫院設備和城市管網都有一定的破壞作用。排入自然水體也會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危害動物和人類健康,此外,過剩的氯胺殘留會破壞水土微生態平衡。單過硫酸氫鉀復合鹽納入消毒劑原料有效成分清單隨著國家對生態環保的重視,人們也越來越關注污水處理方式是否環保、消毒產品是否符合國家規范。因此,我們必須尋找新型的消毒產品和技術。國家衛計委也于2013年發布的《關于新材料、新工藝技術和新殺菌原理判定依據的通告》將單過硫酸氫鉀復合鹽納入消毒劑原料有效成分清單中。中文名稱CAS編碼限定使用范圍單過硫酸氫鉀復合鹽70693-62-8E、F“E”表示用于環境及普通物體表面的消毒劑?!癋”表示用于瓜果蔬菜、餐飲具及接觸食品的工具、設備的消毒劑。泰緣云保單過硫酸氫鉀消毒粉新型活性氧消毒劑,讓醫院污水消毒無憂無“氯”上海泰緣生物擁有《過一硫酸氫鉀復合鹽的制備方法》(**號:ZL201110121497.9)和《復合過硫酸氫鉀消毒劑及其制造工藝》(**號:ZL201110149685.2)等多項國家發明**,公司研發的非氯、高效、環保、安全、方便的單過硫酸氫鉀消毒劑及其技術正是我們所需要的。2020年3月,泰緣云保單過硫酸氫鉀消毒粉在1000多家企業新產品中脫穎而出,成為“2020年度上海市第一批創新產品推薦目錄”里23個創新產品之一,并成為市經信委、市科委、張江高科聯合推選出的20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市、區財政局下文的20家政府首購產品之一。泰緣云保單過硫酸氫鉀消毒粉以單過硫酸氫鉀復合鹽為主要有效成分,含量55-65%。產品在水中發生鏈式反應,持續持久地產生次氯酸、新生態氧、小分子自由基和活性氧衍生物,使病原體蛋白變性凝固,產生的?OH作用于DNA和RNA的磷酸二酯鍵,干擾病原體DNA和RNA的合成,從而殺滅病原微生物。泰緣云保單過硫酸氫鉀消毒粉在醫院污水末端消毒上的應用:一般用量為5~10ppm,可根據水質酌情增減,消毒時間60分鐘。
似火燃燒的夏季悄然消逝水產養殖業開始轉入所謂的“養殖淡季”每天起早貪黑、辛勤忙碌的養殖戶朋友們也即將收獲沉甸甸的果實然而秋季是夏季到冬季的過渡季節氣溫和水溫都逐漸下降此時又正值魚類催肥長膘的旺季即便豐收在即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嚴防死守確保養殖*后環節安然渡過以下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兩大方面希望能幫助養殖戶朋友更好地完成此階段的養殖任務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一、嚴把水質關秋季給人*明顯的感受是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 “尜尜天”。這一階段,氣溫和氣候相比之前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氣溫的下降和雨水的增多對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影響巨大,原本健康的藻相逐漸被破壞,嚴重時甚至出現“倒藻”,嚴重危及池塘中魚類的正常生長。同時秋季常出現前半夜悶熱無風,后半夜又起風,水體密度差加上風力使得上下水體對流,造成“返底”現象,池底積累的很多耗氧、有毒物質進入水體急劇耗氧,故容易造成水產動物缺氧、中毒現象,造成大量成魚因缺氧而死亡,給養殖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養殖戶一定要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和加大池塘管理力度?!鞅3指咚?、高溶氧提高水位(高產魚塘通常保持在2米左右),降低養殖動物的相對密度。保持水中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人工增氧通常有兩種方式,即開啟增氧機或干撒過氧化鈣、過碳酸鈉緩釋顆粒增氧。泰緣360云補鈣氧顆粒(緩釋型),可長時間增加水中溶氧,預防養殖魚類浮頭泛塘?!鞣€定透明度和pH值在保證外源水水質良好的情況下,建議每7-10天加一次水,每次加水20-30厘米;每15-2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量在30%左右。(具體加、換水周期可根據池水肥度和池塘滲漏等情況靈活掌控,一般池水透明度維持在35-40厘米。)若外源水條件不佳,且水體透明度低的情況下,可采用:泰緣水得金(300克/畝·米)+水泰清(80-100克/畝·米)。水體偏酸或偏堿,都會引起一部分營養物質被聚沉而從水中流失,阻礙水體正常的物質和能量循環,進而使得養殖魚類正常的生理活動受到抑制,生長速度減緩甚至停止。若池水pH值偏低,晴天上午全池潑灑生石灰(5-15千克/畝·米),將池水pH值控制在7.0以上。若池水pH值偏高,可使用泰緣360多元有機酸(100克/畝·米),降pH的同時還能解氨毒,將池水pH值控制在8.5以下,以增加水體緩沖力?!鞲纳扑|和底質“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底”,建議晴天上午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安藍/解毒底安等)進行改底。產品在水中發生鏈式反應,可以直接把底部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短鏈小分子有機物,提高底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效率;同時還可以保持底部具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促進底部菌相平衡,從而促進底部有機質的分解。定期使用,可以使板結、發黑的底部長期保持疏松的健康狀態,實現底好水好的健康養殖模式。6-12小時后,可配合泰緣清淤、促藻菌、水得金微生態修復培養劑、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劑來調控水質,調節菌相和藻相,維持養殖水體的肥、活、嫩、爽。二、做好疾病預防秋季既是魚類生長的關鍵季節,也是魚病的高發時期,由于氣候變化引起環境因子發生變化,前期的大量投喂和施肥引起的水體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的升高,造成水質變壞和底質惡化,致使病原菌大量繁殖,從而引發多種魚病,給養殖生產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因此,疾病防控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養殖者必須采取“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積極措施,嚴格控制魚病的發生和蔓延。秋季易發的主要魚病有腸炎病、爛鰓病、車輪蟲病和斜管蟲病等。在養殖過程中,可根據池塘情況,施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25%或50%含量的消毒配方粉劑(如25%含量的抑菌凈水寶;50%含量的泰蘭芬等)來抑制有害微生物,尤其抑制弧菌、真菌、霉菌等的生長繁殖,并對水體進行解毒,解決微生物不能正常發揮作用的現象。12小時后應注意補充微生物制劑,建立平衡的菌相和藻相,恢復池塘的微生態平衡。
水體黑臭是嚴重的水污染現象,使水體完全喪失使用功能,并影響景觀以及人類生活和健康。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城市黑臭水體愈來愈成為百姓反映強烈的水環境問題。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平安支溝河道長度1.4km,河寬6-7m,深度為60-90cm,水域面積約為9100平方米。擬運用泰緣生態水處理技術修復段為酒糟路西梧桐公館附近434米河段,約2600平方米。按照黑臭水體劃分標準,該河段常年處于輕度~重度黑臭。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標準限值》判斷,屬于劣Ⅴ類水。2020年6月29日,上海泰緣生物技術人員對平安支溝河道取樣并進行水質檢測。2020年6月29日平安支溝河道水樣檢測數據溶解氧(mg/L)氨氮(mg/L)總磷(mg/L)pHCOD(mg/L)10.043.280.0137.6835.00該河道水色偏綠發黑,透明度低(取樣前一晚有暴雨,對取樣結果有部分影響)。從綜合檢測結果分析,宿城區平安支溝水體水質為輕度黑臭水體(主要表現為透明度不夠),按地表水分類為劣Ⅴ類水。從調研的情況看,暴雨之前水質發臭,溶氧偏低,水中無藻類,從而推斷水體中有殺菌殺藻的物質。造成平安支溝污染的原因1、河道兩側居民區污水排放2、河道兩側酒廠污水排放3、雨水攜帶的大量污染因子4、與其他河道交叉因水流交換或漲潮落潮帶來的污染因子點源污染下雨時污水溢流,以及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中。平安支溝起于該區的中大街,終于平安路。面源污染下雨天攜帶大量腐殖質、有機質的泥沙雨水,直排入河道。沿道路大量雨水排放口直接進入平安支溝中,下雨時帶來大量面源污染。內源污染內源污染主要為未清淤底泥污染與現狀水體自身污染負荷。河道兩邊為居民區,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道;酒廠污水排入河道,造成行人路過有嚴重酒精刺激性氣味;暴雨綜合征帶來的隱患;長期積淀的內源污染等。這些都為河道的生態修復增加了難度,采用傳統技術難于從根本上解決,我們只能順應科學規律,從源頭著手,采取系列針對性方案,一步步實現治理目標。泰緣生態水處理方案使用泰緣專有技術-生物濾島系統,對所有排污口、溢流口、溢流段、可帶來面源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避免“暴雨綜合癥”的產生。安裝微生態原位激活矩陣系統,處理控制內源、外源性污染,并通過配套的微孔曝氣增氧系統提高溶氧;安裝生物絮團和生物輔酶緩釋裝置,補充水體微生態平衡所需的營養元素。采用微生物原位激活裝置建立水體微生態平衡,修復污染水體,使水體的溶解氧、氨氮、總磷等主要指標由劣V類提升至V類,恢復其水環境生態功能(恢復河道湖泊的自凈能力)并逐漸提升到Ⅳ類,從而有效改善水質狀況,消除黑臭。上表為9月3日取樣的水質檢測數據已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
秋季來臨,晝夜溫差大,無論是南方的秋綿雨,長江區域突如其來的寒流,還是華中、華東區域的霜后暖,又或是東棚養殖的初期階段,對蝦養殖塘都容易出現弧菌感染,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本期,咱們就把焦點放在“弧菌”上,快隨小編來一探究竟吧!認識“養殖頭號殺手”--弧菌弧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是需氧或兼性厭氧菌,耐低溫和堿,生存能力強,天然水體中一直都存在弧菌,正常情況下,即使健康蝦體也可能攜帶弧菌,但不會發病。只有當養殖環境惡化、對蝦體質衰弱抵抗力下降時,大量繁殖的弧菌才會致病。致病弧菌主要有哈維氏弧菌(黃弧菌)、溶藻弧菌(黃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綠弧菌)3種。?弧菌致病是通過黏附在對蝦體表,然后侵襲到體內,進而在體內增殖并分泌毒素。黏附是感染的第一步,當蝦體表因為寄生蟲寄生或其他因素有傷口,或者水質差導致蝦體表粘滑保護膜消失時,對蝦就極易感染弧菌。對蝦弧菌病感染,一般表現為:患病群體攝食量減少,甚至不攝食,活動能力減弱,行為異常,早期為紅腿紅尾、紅須斷須、肝胰臟發紅、腸胃發紅等癥狀,后期多表現為空腸、空胃、肝胰臟萎縮、紅體、偷死等癥狀?;【乐斡忻钫?,選對方式好養殖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可知,弧菌雖然頑固但也并非拿它沒有辦法,許多常見的抗生素、消毒藥物均對弧菌起作用,然而長期使用這些藥物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也會降低對蝦自身的免疫力,更為嚴重的是,對蝦體內的藥物殘留和由此產生的多種耐藥性病原菌株對人類健康也會造成威脅。顯然,長期使用這種方式來消殺弧菌,既不利于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又無法滿足人們對無藥物殘留的綠色水產品的需求,更與國家的環保政策相去甚遠。那么,面對弧菌我們就沒轍了嗎?答案:當然不是!預防弧菌,有招可循從上文可知,池塘里并不是有弧菌就一定致病,針對那些弧菌易反復超標的池塘是時候考慮一下池塘的環境是不是太惡劣了,當弧菌遇到池塘環境差,而對蝦體質又弱時就開始洋洋得意,肆意妄為了。因此,預防弧菌感染的要點是:保障對蝦良好的生存環境和提高對蝦體質。保障對蝦良好的生存環境這個生存環境就是池塘的底質和水質,由于底好水才好,所以關鍵是保證底質環境好,不給弧菌的生長創造條件。定期施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安藍/抑菌底安等),降解底部大分子有機物,使沉淀懸浮再利用,疏松底泥,同時提高底部氧化還原電位,促進底部有益菌的生長和繁殖。建議養殖前期每10天改底一次,養殖中后期隨著投喂量的逐漸加大,底部殘餌、糞便越來越多,改底周期可調整至每7天一次,養殖后期則逐漸增加到每3天一次。由于底部有機質的大量分解會消耗很多溶氧,*好配合使用360云補鈣氧顆粒來促進改底效果,尤其是夜間*易缺氧的時候。使用單過鉀改底產品12小時后,可根據池塘菌相、藻相的具體情況選擇使用“泰緣清淤+乳酸菌”調菌相、進一步改底,可補充有益菌,有效解決黑臭底質,促進底部菌相平衡。天晴時,再使用“氨基酸顆粒+促藻菌”進行肥水操作。另外也可考慮養殖全程懸掛泰爽水生態修復袋,這是上海泰緣創新研發的“新材料+生物”的環保產品,高活性微生物通過掛袋富集并持續性大量繁殖,在降低水體黏性、凈化水質、提高水體透明度和溶氧的同時,可有效抑制養殖水生動物各種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對蝦本身體質首先,投放優質、不攜帶病原菌的蝦苗;其次,養殖過程中注重科學投喂,可適當添加寡糖類保肝護腸產品,提高對蝦的抗病力。養殖過程投喂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傍晚后和清晨前多喂,烈日條件下少喂;投餌1個半小時后對蝦空胃率高(超過30%)的應適當多喂;水溫低于15℃或高于32℃時少喂;風和日暖時多喂,大風暴雨(7級以上)、寒流侵襲(降溫到5℃以下)時少喂或不喂;對蝦大量脫殼當日少喂,脫殼一天后多喂;水質良好時多喂,水質變劣時少喂;池內生物餌料充足時可適當少喂。感染弧菌,切莫驚慌那么,對蝦已經感染了弧菌怎么辦?雖然一旦感染(養殖環境已經不好了),疾病傳播速度很快,而且死亡率高,但是也不要慌,弧菌感染嚴重時,可這樣處理:首先施用泰緣50%單過鉀泡騰片+泰緣50%單過鉀粉劑(如泰蘭德+泰蘭芬/菌菌克+毒毒消,各0.5ppm),6小時后給蝦服用保健類產品增強體質;第二天再施用一次泰緣50%單過鉀泡騰片+泰緣50%單過鉀粉劑(各0.5~1.5ppm),隔4小時后施用乳酸菌等有益菌。
2005年8月15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安吉余村被首次提出。如今,“兩山論”經過15年的歲月沉淀,顯示出旺盛的理論生命力和強大的指導實踐能力。在余村村口,我們可以看到水塘邊矗立著一塊巨石,正面篆刻著10個紅色大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親切的稱這個水塘為“兩山池塘”?!皟缮匠靥痢笔鼙┯昵忠u泰緣出手實力“急救”2019年9月6日前后,安吉余村遭遇特大暴雨,還成了當時全省“雨量冠軍”,降水量達272毫米,兩山池塘水質一度渾濁不堪。9月18日,上海泰緣生物技術人員受邀前往“兩山論”理念提出地安吉余村對兩山池塘水質問題進行應急處理。通過對池塘水體的初步檢測以及現場觀察,我們從中得出該池塘前段時間受暴雨影響,樹葉被帶入池中,地表徑流也帶來有機質和金屬,池面漂浮的樹葉枯草腐爛又增加有機物,多重因素導致水體渾濁、透明度很低。治理前水質渾濁,透明度低泰緣處理方案:先修剪池塘枯死水草,打撈池面漂浮物后;再往池塘添加水莫愁3號桿菌激活絮凝劑,用消防水槍噴灑均勻;并在六處進水口處安裝泰爽水生態修復袋,給微生物提供能量,激活本土微生物,同時形成生物膜。次日早上8:00左右再次觀察水體,發現水體渾濁現象消失且清澈見底,但是水體表面會有少許泡沫漂浮。這些漂浮的泡沫其實是藻類晚上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氧化分解產生粘性物質和營養,對環境沒有任何危害。生物濾島系統,構建微生態平衡9月27日上海泰緣再次受委托開始對兩山池塘水體進行整體修復,以期構建微生態平衡。針對兩山池塘的整體情況,我們設計在池塘排口增加兩個生物濾島系統?,F場施工時,池塘共有5處排口,選擇2、4號排口,關閉3個排口。一方面是由于這兩個排口有足夠大的面積進行施工;另一方面是避免影響曝氣系統;再者選擇建設生物濾島系統緣由是池塘水流緩慢,能夠足量發揮濾島的作用。生物濾島系統為上海泰緣2018年新研技術,集“高效物理吸附過濾+生物膜生成裝置+微生物原位培養器+生物緩釋+增氧噴泉景觀(或者納米微孔曝氣增氧技術)+生物浮島”于一體??蓪λ信盼劭?、溢流口、溢流段、可帶來面源污染的區域進行預處理,有效解決截污不徹底、未截污、暴雨溢流、徑流污染、上游來水污染、養殖尾水等難題。該技術核心要點如下:濾島面積可根據污染源的實際狀況確定,安裝在污水出水口附近或河道斷面,下雨時流出的污水直接進入系統,經生物濾床吸附過濾后排出。島內有規則排列的生物激活矩陣,內含富集和緩釋微生物的優良載體,確保微生物不因水體的流動而受損,從而保證其凈化能力不被破壞,促進微生態平衡的建立。生物濾框/床和生物激活袋可為土著的微生物提供營養,促其快速繁殖。從而通過微生物的有氧反硝化及高效食物鏈的建立實現污染物的就地處理,恢復水體自凈能力。生物濾框/床內填充材料的吸附和過濾能力遠遠大于活性炭,在富營養化水體中,可原位激活微生態系統,并形成過濾能力超強的生物濾膜系統。生物浮島設計在整個生物濾島的四周和里面適當部位。人工生物浮島載體設計結構穩固、整體布局合理、外觀造型新穎、安裝拆卸方便、適用環境廣泛、可多年循環使用。由于水面綠化景觀的效果生動、新穎,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在河道上增設人工浮島,不僅能起到降低氨氮、磷的作用,還能為河道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進入白露節氣,晝夜溫差大,開始急劇降溫,不只人容易生病,魚蝦蟹也很危險。這個時節是“由熱到冷”的交換點,池塘微生態環境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著劇烈變化,對于養殖戶來說又是一大難關,素有“白露劫”之稱。白露氣候特點對水產養殖的影響白露前后,晝夜溫差大、氣溫起伏不定、天陰多雨是主要特點。這樣的特點對靠天吃飯的水產養殖行業來說是極為不利的。1晝夜溫差大水體對流加劇,底層有害菌及低氧水體被帶到水面,導致水環境發生劇烈變化;藻類生長受影響,繁殖性能下降,極容易死藻,造成藻毒素毒害魚蝦蟹以及低溶氧狀況隱性存在不易察覺。2氣溫起伏不定氣溫不穩定會導致水產動物經常性的應激,輕度應激造成生長性能下降,重者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甚至引起死亡。3天陰多雨一是光照少產氧不夠;二是影響魚類正常攝食,體質下降;三是藻類易老化死亡,發生倒藻;四是此時18~28℃的氣溫正適宜寄生蟲、有害菌的生長繁殖。白露前后主要有兩種疾病類型:一是細菌性魚病,如草魚的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和魚類的細菌性出血病等。二是寄生蟲病,主要有如車輪蟲、指環蟲、錨頭鳋等。白露節氣,請至少這樣做白露時期發病的水產動物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后果:一是死亡量大;二是發病后難以控制,損失可能很大。因此,應對“白露劫”*好的方法是“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養殖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預防病害發生。1、降低應激反應白露期間*怕的就是應激了,殺蟲、消毒都盡量避開刺激性大的藥物,天氣明顯變化的時候,建議使用泰緣水得金/安水/水毒消(300克/畝·米)能夠快速凈水并解除藻毒素、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引起的應激,搭配泰緣360云補鈣氧顆粒增氧,效果更好。2、靈活增氧遇到悶熱天氣或陣雨水溫劇降時,需及時開增氧機或干撒主要成分為過氧化鈣或過碳酸鈉緩釋顆粒增氧急救,緩釋制粒使得水產動物不會因為氧氣突增而出現應激反應。泰緣360云補鈣氧顆粒能持續緩慢增加水中溶氧,預防水產動物浮頭泛塘。另外,水中溶氧充足,氮循環恢復,使得水體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濃度也逐步降低。3、定期改底這個階段是水產動物生長的旺季,投喂量比較大,塘底也比較臟,很多池塘引起病害的原因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底質惡化。堅持定期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底莫愁/安澈/解毒底安等)進行改底、解毒和修復微生態。久而久之,可以使板結、發黑的底部長期保持疏松的健康狀態,實現底好水好的健康養殖模式。6-12小時后可配合泰緣清淤、促藻菌、水得金微生態修復培養劑、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劑來調控水質,調節菌相和藻相。另外季節的突然轉換,很容易倒藻,如果水色老化,可以采取部分換水的手段來應對。4、白露期間,建議稍微改變投料量下午喂料適當減少,多喂飼料會帶來消化不良而且也會造成浪費,還不如少喂來提高消化利用率,這時候適當內服一些復合菌,也許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收獲。
經常有養殖戶朋友問:魚吃食好好的,為什么突然就炸群了?關于炸群的現象,可以說只要是養過魚的,多少都能碰到。那么,魚吃食為什么炸群,有沒有害處?主要還是看炸群是由哪些因素引發的!1、明確排除魚在吃食的時候,有沒有受到外部的驚嚇?比如突然的聲音,或者有水鳥飛過去等,像這種驚嚇引起的炸群,一般不會有什么害處,是偶然性事件。2、看看魚的狀態。如果是新放的小魚,吃食的時候經常炸群的的話,就需要仔細觀察,池塘里是否**往年個體大的老魚。因為老魚的個體與新放養魚的個體相差懸殊,小個體魚受個體大的魚爭搶飼料的影響而炸群。而且個體大的老魚在爭搶飼料時,很少浮到水面上,不仔細觀察,不容易發現。如果明確發現有大魚混在池塘,就要想辦法把大魚捕撈起來,不然會對魚苗造成影響,同時增加餌料系數,得不償失。3、看看有沒有寄生蟲,比如寄生了錨頭鳋,或者是魚鰓寄生了指環蟲、三代蟲等。寄生了錨頭鳋產生的魚吃料炸群,可以通過在魚吃料時仔細觀察,便可以看到魚體表寄生的錨頭鳋,寄生錨頭鳋嚴重的魚體表,像穿了蓑衣。這種魚也會在水面上浮游,表現出焦躁不安。魚鰓寄生了指環蟲、三代蟲的吃料炸群,如果是在給小規格魚苗投喂飼料時發現,炸群現象是先由吃料的魚群中,先是這一小片,那一小片炸群,此時就可以初步斷定為,魚鰓寄生了指環蟲、三代蟲,可以通過顯微鏡鏡檢鰓絲確診。隨著魚鰓寄生蟲的數量增多,進而發展到大群體的炸群,如同受到了驚嚇一樣。發現有了寄生蟲,也要進行針對性處理,該改底改底,該用藥用藥。魚在吃食期間不斷的成片急跳,或吃著吃著好似受到驚嚇一樣,突然成群散開跑掉,過幾分鐘又回到料臺吃食。這是寄生蟲性爛鰓的預兆。4、投餌機的拋灑面積太小,也會引起炸群,比如放養的魚多,而投餌機少;或者是投餌機的拋料盤磨損,造成投餌面積??;而養殖戶看魚吃料踴躍,擔心有魚吃不到料,而加大了投料量,造成有魚搶食劇烈,就會引起炸群。5、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魚爭搶飼料時,把投餌區的底泥攪動起來,魚由于水渾濁,和底泥的臭氣味,而出現暫時逃避的炸群。關于魚吃食炸群原因很多,如果是偶然性的,一般不會造成什么問題,如果是經常性的炸群,咱們就需要重點排除檢查,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去處理,這樣就更麻煩了。
池塘底質既是水體的“能量庫”,又是“污染源”、“病菌的溫床”。目前雖然時節上已經進入“處暑”,但是秋老虎持續盤踞,氣溫未見下降,天氣依舊炎熱,對于水產養殖生產來說仍然面臨挑戰。高溫時期,池塘上層水的溫度往往比下層水的溫度高,增加了上下水混合的阻力,從而形成“溫躍層”。溫躍層一旦形成,上層水體豐富的溶氧不能傳輸到下層,而且下層的營養鹽也不能補充到上層,久而久之形成厭氧區,底層的有機物大量累積后,厭氧菌大量繁殖,進行厭氧發酵,發酵產熱,在此過程中容易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終導致池底缺氧、發黑、發臭、發熱。池底發熱本身就是底層厭氧的一個表現,池底越熱,意味著發酵越厲害,底層溫度越高,溶解氧就越低,厭氧發酵也就更厲害,池底發熱越厲害,周而復始,惡性循環。當晝夜溫差變化較大時,晚上表層水溫下降快,底層水溫下降慢,溫度不同導致密度流的發生,底層氧債水體攜帶有毒有害物質上升,表層水體下沉,致使整個水體大量氧氣消耗,出現所謂的“返底”,輕者直接造成水渾,重者水產動物缺氧浮頭,更甚者直接中毒死亡。尤其是處暑、白露節氣后,晝夜溫差比較大的時候,返底現象更為明顯。池塘底熱危害1)底熱可直接導致龍須菜變軟潰爛,花蛤、蟶閉口停食;底棲動物如蝦蟹、海參不伏底,蝦易起跳。2)底層缺氧,水產動物易出現缺氧浮頭現象,甚至泛塘;有害細菌滋生快,水產動物體質差易發??;對蝦易出現紅須、紅尾、紅腿、跳塘、伏邊等現象。3)魚蝦等水產動物吃料不好,尤其是晚上或清早。4)返底使池底營養鹽進入水體,藻類繁殖過快,水質過濃,易滋生纖毛蟲,甚至引起水變。底黑底臭造成的黃腿黃鰓池塘底熱處理和預防1)定期改底、解毒、增氧,減少池底死藻、殘餌、糞便等有機質的積累。定期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安藍/安澈/解毒底安等)進行改底、解毒,并配合使用360云補鈣氧顆粒緩慢持續增氧,促進改底效果。高溫天氣,*/好每隔5-7天就使用一次。泰緣復配后的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在水中發生鏈式反應,可以直接把底部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短鏈小分子有機物,提高底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效率;同時還可以保持底部具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促進底部菌相平衡,從而促進底部有機質的分解。2)勤開增氧機,打破水體溫躍層,加快表層氧氣對池底的輸送,減少底層厭氧情況的發生。3)適當補充復合有益菌類,加快物質循環、能量流動,讓養殖水體富有活力。有條件的還可以定期換水,如蝦蟹養殖池塘,*/好每隔7-10天,將池塘里面的水更換一遍,效果也是不錯的。
蝦蟹纖毛蟲病由鐘形蟲、累枝蟲、斜管蟲等纖毛蟲類,附生在蝦、蟹體表、附肢、眼和鰓上所引起,既可發生于蝦、蟹幼體,也可發生在成體上,尤以性成熟的蝦、蟹*為嚴重。當纖毛蟲低密度寄生時,蝦、蟹開始減料,吃食不正常,易造成餌料過剩,引起水質惡化,*終可能導致全塘中毒死亡;當纖毛蟲高密度寄生時,蝦、蟹脫殼困難,甚至停止生長,即使成功脫殼,由于纖毛蟲寄生部位殼質鈣化,出現新舊殼粘連而受傷,往往繼發細菌感染死亡,死亡率高達70%~95%。蝦蟹纖毛蟲病發病癥狀階段特征發病初期體表無明顯癥狀,行動較為遲緩,對外來刺激反應比較慢,經鰓部流出的水流緩慢,體表粘液有滑膩感,鏡檢可見少量鐘形蟲、累枝蟲、斜管蟲等纖毛蟲類原生動物及絲狀藻。發病中期肉眼可以辨別出患病蝦、蟹體表有少量黃綠色或棕色絨毛狀物,鏡檢一個視野可發現3~5個蟲體。嚴重感染鏡檢一個視野發現蟲體多于5個,周身被厚厚的附著物附著,鰓部掛有污泥且粘液增多,解剖可見空腸,肝臟呈淺黃色或深褐色或花紋狀,肌肉無彈性,鰓呈黑色,常常繼發細菌感染,治療起來比較困難。滋生纖毛蟲的主要原因1、未定期改底或產品使用不當養殖過程中未定期改底,殘餌、糞便等有機質不斷堆積,造成底質惡化,有害菌群大量繁殖,為纖毛蟲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及營養物質。選用不恰當的改底產品,如沸石粉等具有吸附作用的底改產品,此類產品使用后水體明顯變得干凈清爽,但懸浮物質被沉降到池塘底部,加劇底質惡化,同樣會提高纖毛蟲的發病率。2、肥水不當經常使用肥水膏類產品肥水,肥水快速,水色往往綠爽、好看,但是容易培養可以被纖毛蟲攝食的小型藻類,給纖毛蟲提供大量的天然餌料,促進纖毛蟲的生長繁殖。還有一種常見現象,放苗后由于輪蟲等浮游動物大量繁殖導致水質突然變清,養殖者在不清楚緣由的情況下,便著急追肥,一次不行就連續使用,*后水非但沒肥起來,有機物卻大量增加,氨氮指標暴漲,底部污染加劇。3、蝦蟹本身體質差投料不足或餌料質量差(蛋鴨料、米糠、麥麩等),蝦、蟹被迫攝食底泥、死藻,造成苗期營養不良,體質變差,對纖毛蟲的抵抗力也下降。此外,天氣變化大,蝦、蟹發生應激,也會造成體質下降。4、頻繁消毒病害在防不在治,經常性消毒雖然可以殺滅部分致病菌,但同時也會殺滅有益菌及部分藻類,導致養殖水體菌相藻相失衡,水質突變,造成水產動物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進而體質下降。纖毛蟲病防治措施在養殖環境中,水產動物和纖毛蟲可看做是兩個同時存在的生態種群,當環境因子向有利于纖毛蟲繁殖而不利于水產動物生長的方向發展后,疾病就此發生。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應當注意增強水產動物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并維持養殖環境朝著適宜水產動物生長繁殖的良性方向發展。上海泰緣根據眾多養殖塘口的實踐經驗,現提出以下兩種針對水質底質調節的日常預防方案,供大家參考。 方案一 堅持每月常規使用1~2次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來凈化、活化、轉化池底過多有機物,保持良好的適宜水產動物生存的底部環境,可有效預防纖毛蟲大量暴發。根據水質具體情況,可少量多次施用泰緣25%或50%含量復合過硫酸氫鉀泡騰型產品(100~150克/畝·米)抑菌解毒;次日再施用水泰清(100克/畝·米)和泰緣清淤(150克/畝·米)培養有益菌相,促進微生態平衡。 方案二 養殖全程通過懸掛用紅糖浸泡并充氧活化后的泰爽水生態修復袋,定期補充泰緣清淤、水泰清、水得金微生態培養劑、乳酸菌、氨基酸顆粒等富含有益菌的微生物制劑,來培養底部和水體的有益菌相,有效改善底質環境,建立水體的微生態平衡,從而降低藍藻及其他養殖病害的發生幾率。另外,還可視水質情況配合使用泰緣低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產品,凈水改底效果更顯著。當底質已惡化,菌相失衡(有害菌群大量繁殖),發現有纖毛蟲寄生附著時,則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先加10公分水,然后使用泰緣25%含量消毒配方的復合過硫酸氫鉀粉劑(抑菌凈水寶,250克/畝·米)和富含甲殼動物所需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360云補硬殼應激素,隔天再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抑菌底安/安藍凈等,150克/畝·米)進行解毒改底。
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區僅有2個臺風生成,比常年同期偏少,隨后出現了1949年以來首/個"7月空臺", 臺風活動并不活躍。然而,剛進入8月,臺風就已經按捺不住了。此前的南海熱帶低壓已于8月1日下午2時加強為今年第3號臺風"森拉克"(熱帶風暴級)。它的問世打破了沉寂近50天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的寧靜。根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9年71年間,西北太平洋和南海8月共生成403個臺風,平均每年8月有近6個臺風生成。換句話說,臺風打卡*多的月份,非8月莫屬。臺風來襲,風雨交加,輕者雨水進入池塘,水域環境發生變化,魚、蝦、蟹等水產動物出現應激迅速發病,大量死亡;重則洪水淹沒池塘,堤崩魚逃,損失慘重。我們雖然無法左右天氣,但必要的事前預防和事中、事后急救措施或許能降低養殖損失。臺風來臨前預防措施臺風所帶來的狂風暴雨非人力所能控制,我們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努力將風險降到*/低。除了加固塘壩、檢修閘門,準備抗險救災物資外,還應做好疾病預防工作。1、提前做好改底工作管理好池塘底部環境是成功養殖的關鍵。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可以直接把底部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短鏈小分子有機物,提高底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效率;同時還可以使底部保持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促進底部有益菌生長,保持菌相平衡,從而促進底部有機質的分解。定期使用,可以改善板結、發黑的底部,使之長期保持疏松的健康狀態,實現底好水好的健康養殖模式。2、關注天氣,做好檢查工作都說水產人靠天吃飯,臺風多發期,養成每天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提前了解臺風來臨的時間、風力等情況,評估受災情況,做好以下檢查工作:檢查塘基是否需要加固,以免崩基導致水產動物逃逸;檢查線路是否漏電及容易淋濕短路,發電機設備是否正常運作,柴油是否備足,以備停電;檢查魚棚是否有安全隱患,加固倉庫棚頂,以免雨水淋濕飼料、藥品等。3、提前備好增氧產品臺風來臨前常常是低壓悶熱天氣,必要時投放適量增氧產品,可緩解高溫缺氧的情況。另外,臺風帶來的巨大風力還有斷電的可能,高密度養殖若長時間缺氧,極易導致水產動物泛塘死亡,給養殖者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提前備好泰緣360云補鈣氧顆粒,關鍵時刻或許能“救命”。臺風過境時應急措施臺風過境時,風雨交加,溫度驟降,危害水產養殖生產。降雨時,水體容易分鹽躍層、氧躍層,應及時開啟增氧機,防止水分層及藻類死亡,可酌情潑灑增氧類產品等增強水體通透性,增加底氧;增加巡塘次數,酌情停止或減少投料;雨量較大要及時開水泵排水;作業時注意人身安全,確保安全第一。臺風過后急救措施臺風威力巨大,水產養殖行業受臺風影響的例子數不勝數,臺風過后,必要的急救措施興許可以減少一部分的損失。1、及時換水通過少量多次換水逐漸將養殖水體pH值、鹽度等調節到水產動物正常的生理范圍內,第一次排水以排去表層水為好,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對水產動物造成一定影響。2、全面抑菌解毒臺風過后應及時處理死魚,防止疫病爆發。進排水后,應對養殖池塘、進排水溝進行一次全面的抑菌解毒處理。施用泰緣25%或50%規格的復合過硫酸氫鉀消毒配方粉劑,對水體進行解毒,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12小時后應注意補充微生物制劑,建立平衡的菌相和藻相,恢復池塘的微生態平衡。3、靈活增氧臺風過后,氣溫水溫回升,養殖池塘要防止缺氧。靈活使用增氧機或干撒過氧化鈣、過碳酸鈉緩釋顆粒增氧。干撒泰緣360云補鈣氧顆粒(200-300克/畝·米)能持續緩慢增加水中溶氧,預防水產動物浮頭泛塘。4、及時調水在保證溶氧充足的條件下,施用泰緣30%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粉劑(如水得金/安水/水毒消)或360云滅藻毒雙凈(250-500克/畝·米)解毒凈水,降解藻類過度繁殖及死亡產生的藻毒素;同時可干撒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200-250克/畝·米)進行改底解毒,實現沉淀物懸浮再利用;晚上可干撒360云補鈣氧顆粒進行增氧,鞏固氧化泥層。第二天,先使用主要成分為微生物輔酶、納米吸附材料的水莫愁3號桿菌激活促凝劑(0.5-1千克/畝·米),吸附懸浮有機物,激活微生態;然后施用含有多種有益菌成分的泰緣清淤(150克/畝·米),調節底部水體和底泥菌相,使有機絮團吸附有益菌形成生物絮團,從而使氧化后的底泥實現菌相平衡,進而促進藻相逐漸恢復平衡。5、抗應激及時投放抗應激類產品,減少因水產動物應激造成的損失。泰緣水得金/安水/水毒消(300克/畝·米)能夠快速凈水并解除藻毒素、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引起的應激,搭配360云補鈣氧顆粒增氧,效果更好。6、加強飼養管理臺風過后水產動物體質較差,應在不浪費的前提下提供科學配比的新鮮飼料,促使其形成健壯的體格,必要時可內服免疫增強劑,提高水產動物的抗病能力。投喂時應做到“四定”,即定質、定量、定位、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