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意見》。關于農村環境方面,《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入戶道路建設,方便群眾出行、消防救援。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污水治理進展緩慢根據住建部數據,2016年,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率為22%,2021年的處理率僅28%,5年間,農村污水治理率僅提高了6%左右。導致農村污水治理進展緩慢的原因主要包括:污水治理設施的建設成本高,運行維護難度大,市場缺乏成熟穩定的商業模式等。不加處理排放,對人和環境危害大生活污水是家庭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廢水,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種有機物及病菌、蟲卵,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水體中,污染有機物分解腐爛,使水體中溶解氧消耗殆盡,發黑發臭。過去,農村生活污水往往被當做農田肥料來使用,污水中的有機物在農田中被農作物吸收,轉化為農作物的營養物質,很少流失到水體中去,因此,對環境影響不大。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自來水的普及,衛生潔具、洗衣機、沐浴設施等走進尋常百姓家。農村的人均日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激增,產生了大量生活污水。其肥效大大降低,又因衛生要求,很難用作農肥。同時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減少了傳統農家肥的使用,造成農村生活污水失去消化途徑。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不僅造成農村河道水體變黑變臭、魚蝦絕跡、蚊蠅孳生,污水中的病菌蟲卵還易引起疾病傳播,使群眾的身體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速度要加快推進治理技術也要環保有效泰緣新型農污處理裝置農村生活污水一般采用人工濕地處理工藝來解決,但成本高,效果不理想。針對目前市場上常用的生活農污處理裝置普遍存在成本高昂,效率低,耗時間等問題,泰緣創新提出一種新型農污處理裝置,包含四大模塊:微曝氣+旋渦分離模塊、生態濾島模塊、激活矩陣模塊和納米砂濾模塊。尤其適合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產養殖工廠化和池塘外循環水處理、農村村鎮等小型聚居群落飲用水處理、污水廠排放水處理等不同情境下水處理達標排放的目的。有益效果1、安裝方便,造價低,能耗低,操作簡單,維護成本低,一個人工可以管理看護10處以上(方圓50公里以內)多套水處理裝置;2、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標準可以達到和超過各地地方標準要求;3、可方便地解決農村和偏遠地區飲用水安全問題;4、用于工廠化水產養殖和外塘養殖水循環處理,可方便地解決水體污染、污泥產生等問題,并可重復收集利用殘餌糞便等固形物,轉化為生物絮團等,節約飼料和糧食;5、主要耗材為農村種植業廢棄物秸稈、果殼、尾菜等無害化處理制作的云納絮多孔發酵纖維生物絮團,實現碳固定、氮固定,幫助農民創收,助力鄉村振興;6、可有效實現生活污水廠按一級A標準排放后但仍然是地表水分類劣Ⅴ類的污水的提升治理。
纖毛蟲病由聚縮蟲、累枝蟲、鐘形蟲等纖毛蟲類寄生引起。南方全年都發生,7-11月為發病高峰期。所有水產養殖品種都會被纖毛蟲寄生,特別是河蟹和蝦,各個生產階段都有發生。卵被寄生,不能正常發育;蝦被寄生,幼蝦會大量死亡,成蝦不能食用。1~5期幼蟹被寄生后,會爬上岸,不下水,死亡率高達70~95%;成蟹被寄生,因不能正常脫殼而死亡。纖毛蟲病主要癥狀由上可知,纖毛蟲越早發現越好處理。纖毛蟲通過攝取水體中的有機碎屑、細菌、浮游植物等為生,池塘出現纖毛蟲恰恰說明養殖水體有機腐敗物、細菌太多了,纖毛蟲越多,水體有機污染越嚴重。雖說纖毛蟲有被作為水體自凈主力軍一說,但在養殖水體中,其對水產動物有害而無益,還是要盡可能杜絕纖毛蟲的出現。一般懸浮有機質多,小藻類多、菌團多的水體,底黑、底臭,或是天氣變化防應激未到位,水產動物體質差,季節交替等情況下,極易滋生纖毛蟲。纖毛蟲防治方案水產養殖病害,我們一直提倡防重于治。在養殖環境中,水產動物和纖毛蟲可看做是兩個同時存在的生態種群,當環境因子向有利于纖毛蟲繁殖而不利于水產動物生長的方向發展后,疾病就此發生。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想要有效預防纖毛蟲病的發生,就得注意增強水產動物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并維持養殖環境朝著適宜水產動物生長繁殖的良性方向發展。預防方案預防方案一堅持每月常規使用1~2次泰緣復合單過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來凈化、活化、轉化池底過多有機物,保持良好的適宜水產動物生存的底部環境。根據水質具體情況,可少量多次施用泰緣25%或50%含量的復合單過鉀泡騰型產品(100~150克/畝·米)益菌解毒。次日再施用碧奧雅水泰清(100克/畝·米)和泰緣清淤(150克/畝·米)培養有益菌相,促進微生態平衡。預防方案二養殖全程通過懸掛用紅糖浸泡并充氧活化后的泰爽水生態修復袋,定期補充用紅糖和碧奧雅肥水伴侶活化后的泰緣清淤、水泰清、水得金微生態修復培養劑等富含多種有益菌的微生物制劑,來培養底部和水體的有益菌相,有效改善底質環境,建立水體的微生態平衡,從而降低藍藻及其他養殖病害的發生幾率。另外,還可視水質情況配合使用泰緣低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產品,凈水改底效果更顯著。處理方案而當底質已惡化,菌相失衡(有害菌群大量繁殖),發現有纖毛蟲寄生附著時,則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先加10公分水,然后施用泰緣益菌凈水寶(250克/畝·米)和360云補殼美可贏,隔天再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泰緣益菌底安/安藍凈等,150克/畝·米)進行解毒改底。
近期,各地養殖池塘藍藻、弧菌問題嚴重,處理不好,損失慘重。有不少養殖者向公司技術部門咨詢治理藍藻與處理弧菌的方案。本期,小編就將泰緣近年來的實踐方案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問題一藍藻水表現:持續高溫,藍藻爆發,水質濃綠渾濁,pH高,水產動物食欲減退、活力下降、空腸空胃,甚至死亡。原因:水體流動性差,屬于靜水死水,浮在水面上方搶占大部分光照,抑制其他藻類生長,創造自身有利條件。高pH、溫度上升到30℃以上、養殖中后期營養比例(碳氮比、氮磷比、微量元素)失調等條件下,藍藻大量爆發。預防措施方案一:養殖全程通過懸掛用紅糖浸泡并充氧活化后的泰爽水生態修復袋,定期補充微生物制劑(如泰緣清淤、水泰清、乳酸菌等),來降低藍藻及其他養殖病害的發生幾率。視水質情況可配合施用泰緣低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產品,凈水改底效果更顯著。方案二:用60~100目的尼龍袋填充水得金微生態培養劑、水莫愁2號生物絮團,然后懸掛在水中,根據養殖品種和養殖密度的不同,每畝掛1~3條,每袋裝250克~500克,自動向水體緩釋微生物所需營養和生物絮團,促進強大的有益菌相和藻相的形成。方案三:泥莫愁+肥·菌組合,定期施用,可有效控苔、控藻、壯草、補菌等。治理措施方案一:晴天上午施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如安藍/安藍凈等,300克/畝·米)改善和修復水體底部板結現象,恢復正常的碳循環;中午12點~14點在池塘下風口藍藻集中處撒360云滅藻毒雙凈(200~300克/畝·米)殺死一部分,抑制大部分的活性;然后潑灑360多元有機酸(250~300克/畝·米)進行解毒,降pH;傍晚時注意增氧,因為藻類生長和死亡都會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第二天施用泰緣清淤(150克/畝·米)補充底泥有益菌,然后再施用碧奧雅肥水伴侶(500~1000克/畝·米)配合活化后的促藻菌和乳酸菌,培養有益菌相;第四天水質水色全部變化。由于藍藻容易反復,建議經常發生藍藻的池塘每30天使用一次滅藻解毒產品。方案二:360云滅藻毒雙凈/360云清水質解毒劑/泰緣益菌凈水寶白天化水潑灑,傍晚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360云補鈣氧顆粒連用2~3天,第四天施用碧奧雅肥水伴侶+泰緣清淤。方案三:上午施用一次泰緣云保/360云消,中午在池塘下風處水面干撒泰緣益菌凈水寶/365安水,傍晚施用360云補鈣氧顆粒,第二天施用碧奧雅肥水伴侶和泰緣清淤,第三天菌相正常,第四天藻相恢復。方案四:在一個大塑料容器里,將360云清水質解毒劑化水溶解,用帶消防水龍的潛水加藥泵噴灑和擊打水面藍藻富集處,每畝米用量500~800克,然后潑灑水莫愁3號桿菌激活促凝劑,加完后繼續用水龍擊打水面,再接著潑灑紅糖活化后的乳酸菌。方案五:首先施用化水后的泰緣50%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解毒凈水粉劑(如泰蘭芬/安可清,200克/畝·米),然后潑灑加水攪拌后的水莫愁3號桿菌激活絮凝劑(300克/畝·米),間隔6小時后施用紅糖活化后的乳酸菌。方案六:上午化水潑灑水莫愁和干撒泥莫愁,下午施用菲莙荹萪肥·菌(補充碳源、氮源、微量元素、有益菌等)。問題二對蝦弧菌感染表現:對蝦弧菌感染多發于大量投食、水體富營養池塘?;疾∪后w攝食量減少,甚至不攝食,活動能力減弱,行為異常,早期為紅腿紅尾、紅須斷須、肝胰臟發紅、腸胃發紅等癥狀,后期多表現為空腸、空胃、肝胰臟萎縮、紅體、偷死等癥狀。原因:只有當養殖環境惡化、對蝦體質衰弱抵抗力下降時,大量繁殖的弧菌才會致病?;【A防選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產品,改底過程中使用360云補鈣氧顆粒,提高溶氧量,4~12小時后,使用泰緣清淤和乳酸菌,補菌調菌相,達到底部菌相平衡。到晴天,使用碧奧雅肥水伴侶和促藻菌進行肥水?;【腥緡乐厥紫仁┯锰┚?0%單過鉀泡騰片+泰緣50%單過鉀粉劑(如泰蘭德+泰蘭芬/菌菌克+毒毒消,各0.5ppm),6小時后給蝦服用保健類產品增強體質;第二天再施用一次泰緣50%單過鉀泡騰片+泰緣50%單過鉀粉劑(各0.5~1.5ppm),隔4小時后施用乳酸菌等有益菌。
入夏以來,南方各省份連續的強降雨造成大面積洪澇災害,洪水過后魚塘水源較差,水質容易敗壞和酸化,病原菌大量繁殖,極易導致魚類生病、浮頭、泛池。俗話說“養魚先養水”,這一時期充分了解水質,并對池塘水質進行有效的監控和調節,對水產養殖順利進行至關重要。水產養殖幾個關鍵水質指標1、注意調節pH值pH值是水質的重要指標,水的pH值(酸堿度)是水質的重要指標,淡水養殖pH值一般控制在6.5~9.0,*適宜的pH值范圍為7.5-8.5的弱堿性水體。pH值過高或過低,對水產養殖動物都有直接的損害,甚至會造成死亡。泰緣處理方案:pH值偏高,推薦使用360多元有機酸來降低pH。pH值偏低,可以通過勤換水來改善情況,并配合使用360云補鈣氧顆粒。2、關注水體溶氧量水體中的溶解氧是水產動物賴以生存的*重要指標,是水中動物賴以生存的生命線。魚蝦類水產養殖動物的養殖水域溶解氧應保持在5~8mg/L,至少要保持在4mg/L以上。輕度缺氧魚蝦雖不至死亡,但魚蝦出現煩躁,呼吸快,魚蝦的生長速度會變慢;水中的溶解氧也不是越高越好,溶解氧過高會引起魚蝦患氣泡病。泰緣處理方案:每天可在早晨和傍晚各檢測一次,早晨水體中的溶氧量*低,傍晚水體中的溶氧量*高,這樣可以了解養殖水體一天中*低和*高的溶氧量,有利于預防和避免嚴重缺氧的事故??梢酝ㄟ^科學投飼、合理安排養殖密度、合理利用藻類增氧、利用機械增氧以及做好清淤排污來調節養殖水體溶解氧。在清淤的過程中,推薦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在檢測到水體溶氧量較低或有降低趨勢時,可以配合使用360云補鈣氧顆粒,補充水體溶氧量。使用時全池干撒,用量200~300克/畝·米,可酌情增減用量,嚴重時可連續使用2~3次。3、控制氨氮毒性水產養殖中的氨氮主要來源于餌料、水產動物的排泄物、肥料和動植物遺骸。氨對水產動物的毒害依其濃度的不同而不同,在0.01~0.025mg/L的低濃度下,水產動物會慢性中毒,抑制其生長;在0.02~0.055mg/L的濃度下,氨會和其他造成水產動物疾病的病因共同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在0.05~0.25mg/L的高濃度下,會破壞水產動物的皮、胃、腸道的粘膜,造成體表和內部器官出血;在0.2~0.55mg/L的致死濃度下,水產動物會急性中毒而死亡。泰緣處理方案:方案一:第1天施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解毒凈水粉劑系列產品(泰緣益菌凈水寶),配合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泰緣益菌底安/安藍凈等)。傍晚施用360云補鈣氧顆粒增氧,鞏固調水和改底效果。第2天先施用水莫愁3號桿菌激活促凝劑來凈水并激活菌相,再施用泰緣清淤調節底部水體和底泥菌相,使有機絮團吸附有益菌形成生物絮團;并配合水泰清進一步降解氨氮。同時注意監測溶氧,保持溶氧不低于5mg/L。應用上述方案的同時,再配合施用360多元有機酸,效果會更好。方案二:上午7~8點施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解毒凈水粉劑系列產品和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分解底部和水質中毒素,4個小時后施用菲莙荹萪?肥·菌+柳桉椏梅。4、控制亞硝酸鹽濃度亞硝酸鹽是引發魚病的關鍵因素,養殖水域中有亞硝酸鹽存在,使魚蝦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被其氧化成為高鐵血紅蛋白,從而抑制血液的載氧能力。魚蝦長期處于高濃度的亞硝酸鹽的水中,會發生黃血病或褐血病。一般應將水中的亞硝酸鹽控制在0.1mg/L以下。泰緣處理方案:因雷雨過后雨水帶入的氨氮化合物導致亞硝酸鹽超標時,可通過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解毒凈水粉劑系列產品(泰緣益菌凈水寶)降低亞硝酸鹽指標。因底質惡化,塘底釋放的亞硝酸鹽而造成的應激時,先施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泰緣益菌底安/安藍凈等),搭配360云補鈣氧顆粒增氧,來促進改底效果。第2天施用泰緣清淤+柳桉椏梅。
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有時是幾天到幾周的連續性降雨,有時是間歇性的陣雨,包括經常出現強陣雨和暴雨。此時又正逢水產養殖黃金時期,池塘平均水溫超過25℃,浮游生物和各種微生物旺盛生長,水產動物新陳代謝加強,投餌率增加,生長速度加快。梅雨季節的到來,勢必會對水產養殖業造成很大影響。{梅雨季需警惕的養殖問題}1、水質惡化梅雨期間由于光照少,藻類生長不旺,光合作用少,產氧能力低,養殖水體底部往往處于低ORP的還原狀態,又因為早期使用氯制劑、季鏻鹽、二氧化氯等改底調水產品導致水質發粘和底質板結,底層殘餌糞便因微生物分解產生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氣體和二價鐵離子、二價錳離子等有害物質溶解在水中,菌相進一步失衡,藻相更不穩定。同時水體及池底各種有機物的快速分解,導致水體張力逐漸變大,水變得越來越粘、濃,養殖水體粘著后,即使大量排換水也無濟于事,而且此時潑灑微生物制劑、營養劑、中藥制劑及非強氧化消毒劑等(尤其是碘制劑)幾乎都無法穿透水體發揮作用。受倒藻和氣候等因素綜合影響,部分池塘出現水質白濁,幾乎沒有有益藻類,有的甚至出現藍藻暴發,溶氧不能保證,水體有害物質超標,魚蝦生長緩慢而且容易爆發各種病害。因此這個季節,預防性地定期進行水質凈化非常必要,否則極有可能造成養殖失敗。如何改善水質?——菌相和藻相平衡是關鍵陰雨天氣注意增氧,靈活使用增氧機或干撒360云補鈣氧顆粒增氧。雨后,在保證溶氧不低于4~5毫克/升的情況下:建議先施用泰緣25%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凈水粉劑(泰緣益菌凈水寶/安而信安水等)降解水中有害污染源,提高水體氧化還原電位。再配合施用泰緣25%含量復合過硫酸氫鉀抑菌解毒泡騰片(底泰水靚/水泰漁旺等)抑制池底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降解各類藻毒、氨氮、亞硝酸鹽等毒性大的物質,同時為有益菌的生長繁殖提供有益微量元素。第二天施用泰緣清淤補充底泥有益菌相,然后用紅糖活化乳酸菌至少12小時后潑灑,進一步促進有益藻類生長繁殖,調節藻相。若養殖前期懸掛泰爽水生態修復袋,可以長時間維持水體微生態平衡,更好地穩水,減少環境驟變引起的水產動物應激反應。運用泰緣復合水處理技術前后效果對比2、底質變差梅雨季節,由于光照條件不足,藻類產氧能力有限,溶氧會比較低,養殖過程中,隨著投喂量增加,殘餌和排泄物越來越多,塘底的負荷逐漸加大。這些有機物如不及時采取正本清源的措施進行處理,極易造成池塘底部嚴重缺氧(有機質的腐爛至少要耗掉總溶氧的50%以上)。這時塘底腐敗物多,無法及時分解,遇到氣溫升高,上層水體與下層水體溫差大,腐敗物向上升,并結合有機蛋白物與表層水形成具有表面張力的物質,這種物質以膜形式或以泡形式懸浮于水表面,阻擋光合作用進行,造成嚴重缺氧,并富集氨氮于下方,輕則魚不吃料,重則中毒泛池。底質沒有處理好,底部發臭,出現綠泥皮等,導致魚蝦生活環境差,不利于生長。同時底泥中含有一定的毒素,體質不好的蝦苗不能捕食浮游植物,只能吃食底泥,導致肝胰腺中毒,影響成活率;而且底泥營養差,肝胰腺遭到傷害,不能正常發育,對營養的吸收能力差,甚至沒有了吸收營養的能力,魚苗蝦苗長不大。天氣不好,藻類容易死亡沉淀。如何做好底改工作?每7~10天施用一次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改底、解毒和修復微生態,同時搭配360云補鈣氧顆粒來增氧,效果更佳。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在水中發生鏈式反應,可以直接把底部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短鏈小分子有機物,提高底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效率;同時還可以保持底部具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促進底部菌相平衡,從而促進底部有機質的分解。四川眉山一養殖塘使用泰緣常用改底產品前后效果對比必要時可配合泰緣清淤、促藻菌、水得金微生態修復培養劑、乳酸菌等微生態制劑來調控水質,調節菌相和藻相。此外,在養殖過程中應盡量少用甚至不用氯制劑和季磷鹽等有繼發危害的產品。點我閱讀原文
水產養殖中,要說冬春季節發病率高的一種疾病,那就不得不提“水霉病”。水霉病俗稱白毛病、膚霉病,是魚類常見的疾病之一,由真菌寄生魚體表引起,病原體現已發現十多種,主要以水霉屬、綿霉屬、細囊霉屬、絲囊霉屬的種類*為常見。每年2~6月和10~12月是其流行季節,特別是在密集的越冬池更易發生。大多數水霉具有腐生性,即當魚體受傷或魚卵死亡后,水霉寄生,即發生繼發感染?;盥押徒】档聂~是不會長水霉的。當魚體受傷后,體表失去抗水霉寄生的能力,水霉得以寄生。*初寄生時,一般看不出病魚有何異常癥狀,當看到病狀時,菌絲體已侵入魚體的傷口,并向內外生長。向內深入至損傷、壞死的皮膚及肌肉中吸取營養成分,迅速生長、繁殖、蔓延;向外形成肉眼可見的灰白色棉絮狀物。魚類被霉菌侵染后,分泌大量黏液,常表現為焦躁不安、運動失常、行動遲緩、食欲減退,*終導致病魚因體力衰竭而死。防治水霉,泰緣有招預防為主根據我們對水霉的了解,不難看出,水霉菌再可怕,它也是一類條件致病菌。低溫僅是觸發水霉病的條件之一,只有當水質惡化,水霉菌大量繁殖,且魚體受到損傷,抵抗力下降時,水霉菌的游動孢子才得以侵入傷口,使魚發病。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預防:1、人工操作要謹慎,在拉網、捕撈、運輸、放養等操作過程中盡可能避免魚體受傷。2、注意養殖密度,預防魚兒因空間緊迫互相擠壓而使魚體組織受損傷。3、越冬準備階段,適當提高水位,正常水位應不低于1.5米,確保魚兒集中在深水位過冬避免因水位過淺而使魚體凍傷。4、養殖過程中注意定期調水改底,盡可能確保底好水好,減少水體病菌滋生,給魚兒提供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5、科學飼養,增強魚體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感染水霉,怎么辦?1、針對有循環水系統的水族箱和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可施用泰緣50%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泡騰片2~3克/立方水體,2-3天后便解除。2、針對捕撈后或運輸中的魚,每噸水里可放5-10克泰緣50%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泡騰片;池塘可連用3-4次泰緣50%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泡騰片0.25克/立方水體,中間間隔30分鐘。3、精養池塘:施用泰緣50%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片粉組合,如泰蘭德+泰蘭芬各300~750克/畝·米。4、四大家魚感染水霉病時:先施用泰緣益菌凈水寶,隔天施用泰緣益菌底安+360云補鈣氧顆粒。上述方法每隔3-5天操作一次,約15天后發現再無魚體死亡現象。
老話說,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底。底好水才好,水好魚才好。那么,除了人為操作或管理不當,病害頻發魚不好的時候,我們反過來推,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底不好。也許你會說,是天氣問題、水的問題、水草的問題等等,但這些都是表象原因,根本原因十有八九就是池塘底質問題。池塘底部有適宜厚度的淤泥層對水產養殖有利,這是因為底泥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經過有益微生物的轉化被藻類吸收,起到供肥、保肥及調節和緩沖池塘水質突變的作用。反之,若底泥存在大量殘餌、糞便和死亡生物殘骸等有機物并不斷積累,這些有機質在轉化分解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使整個池塘,尤其是底部缺氧,導致水體變黑發臭,并產生氨氮、亞硝氮、甲烷、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破壞池塘微生態平衡,造成水產動物缺氧浮頭、易暴發疾病、生長緩慢、死亡率高等。較差的底質就像一顆埋在水底的炸彈,隨時都有被觸發爆炸的隱患。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病害頻發的問題,就必須把這顆炸彈拆掉,即改底,而且是堅持定期改底。改良底質,謀定而動,“對癥下藥”改底,要從根本原因入手。上海泰緣生物認為,解決污染,其實就是解毒,降解氯殘留、藻毒素、抗生素殘留和農藥殘留等生物毒性大的有毒物質,修復水體和底泥,進一步利用微生物技術修復微生態(其中的關鍵是菌相和藻相的平衡),建立健康的養殖環境,替代氯制劑和醛類等致癌物質以及季磷鹽類導致藍藻爆發的產品,減少和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從而保障水產品的食品安全。上海泰緣一直以來倡導的“綠色抑菌+高級氧化解毒+碳源和微量元素+適宜的有益菌”復合水處理技術,就是從當前養殖業的現狀和普遍問題入手,在治理污染(解毒、抑菌,以及解決毒素和有害微生物引起的問題)的同時,實現微生態(菌相和藻相)平衡。針對泥底塘,底改的本質,是降解底部毒素,改善黑臭粘板等壞底,實現碳循環、氮循環、氧交換和微量元素循環的正常,同時在厭氧發酵產生的有害物質如硫化氫、亞硝酸鹽等從厭氧底泥向上部水體擴散時,在好氧底泥層就被轉化為無害物質。另外,好的底改產品,在解決底部問題同時,能降低水體粘性,促進上下水體的交換。如果是膜底和水泥底,有集污排污系統,底改的意義是降解底部毒素,增強上下層水體間的對流交換,消除粘性有機物質粘附底部影響集污和排污等。真材實料,科學配方,“藥到病除”值得注意的是,底改產品講究搭配,關鍵是在解決毒素、菌、藻的問題的同時,實現微生態平衡,以及底泥與水體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平衡。同時,底改也是個小的系統工程,在搞清楚機理和問題原因的情況下,很小的措施就會產生效果,如果沒搞清引起問題的原因,要么是解決不了問題,要么就是只解決了表象問題,還會帶來更嚴重的繼發問題。上海泰緣生物擁有單過鉀原料(過一硫酸氫鉀復合鹽的制備方法)和產品(復合過硫酸氫鉀消毒劑及其制造工藝)的國內發明**,自成立以來就堅守“真原料+好配方”的初心不動搖,已經在全國各地水產養殖群體中具備良好的口碑,深受廣大用戶的接受與認可。經過市場多年的嚴苛考驗,我們一致認為定期使用泰緣的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進行改底、解毒和修復微生態,可實現底好水好的綠色健康養殖模式。這是因為泰緣獨特的配方使產品在水中發生鏈式反應,激發出新生態氧、新生態次氯酸,生成的硫酸自由基和羥自由基的氧化還原電位分別高達2.5-3.1 V和2.8 V,可以直接把底部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短鏈小分子有機物,提高底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效率;同時還可以保持底部具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促進底部菌相平衡,從而促進底部有機質的分解。定期使用,可以使板結、發黑的底部長期保持疏松的健康狀態。
冬季,隨著溫度的下降,塘魚的攝食逐漸由旺食轉入少食或停食階段,當水溫降至10℃左右時,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保證其安全越冬。若不注重冬季管理,易導致魚體質差、掉膘,嚴重的會在開春因水霉病、潰爛病等出現大量死魚現象,那么針對冬季池塘里的魚,我們該如何管理才能安全越冬呢?圖片來源:網絡越冬池塘管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存塘魚的冬季管理;②放養魚苗塘的冬季管理存塘魚的冬季管理 1、冬季適當投料、保膘只要停止投喂飼料,魚類生長就會停止,并發生掉膘。這種停料后導致的掉膘與溫度也是密切相關,停料時溫度越高,魚類的基礎代謝消耗越大,魚的掉膘越快。所以建議養殖戶朋友,在秋冬季節不要過早停料,如果水溫在5-10℃時,在中午和下午可以少量投喂飼料,只要看到有少量魚搶食就可以了,為了避免浪費,投餌率控制在1%或0.5%以下。不同魚類的停料溫度各不相同,總體來說,底層魚類的停料溫度比中上層魚類的停料溫度要更低一些。2、水體保肥:培菌、培藻冬季水體過于清澈時,水中很難培育出好的菌類和藻類,也使水體中難以培育出浮游動物,而且池塘保溫能力也會下降,這些都不利于魚類越冬。1-2畝的塘,熱水溶解碧奧雅肥水伴侶500~1000克后冷卻,加至少50千克的塘水,再加入1千克水莫愁2號生物絮團,500~1000克水莫愁3號桿菌激活促凝劑,泡發4~12小時,然后潑灑。3、池塘改底、解毒定期使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主解毒)系列產品,提高底部氧化還原電位,保證池塘底質淤泥中的殘餌、糞便等有機物有效分解,減少有毒物質殘留,降低底部耗氧,為魚兒提供一個良好的過冬環境。必要時可搭配360云補鈣氧顆粒增氧,緩慢持續增加水中溶氧,促進改底效果。4、回塘魚要解毒、防水霉病 在冬季賣魚的時候,有的養殖池塘的魚達不到規格,養殖人員又要放回池塘,像這樣的一定要做好解毒和防水霉處理,防治來年發水霉病和潰爛病引起死亡。每噸水里可放5-10克泰緣50%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泡騰片;池塘可連用3-4次泰緣50%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泡騰片0.25克/立方水體,中間間隔30分鐘。 5、做好停料前內服保健如發現有寄生蟲要盡快處理,同時停料前要做好魚的內服保健工作,增強魚體體質,魚的體質好壞是決定開春后魚是否出現問題的關鍵因素。存塘魚苗的冬季管理1、魚塘放苗前做好準備工作清塘:要殺滅螺絲、蚌殼、野雜魚;殺滅青苔、藍綠藻等。建議*好帶水10厘米使用生石灰清塘(每畝50~100公斤),根據情況自然等待一定時間后,撈出或吸出漂浮臟污,測pH,pH偏高時加碳酸氫鈉(小蘇打)或有機酸調整到合適范圍,然后用泰緣50%含量復合過硫酸氫鉀泡騰片解毒和抑菌。培菌、培藻:對于池塘加注的新水消毒后,間隔3-5天培肥,培養池塘里的有益菌和藻類,為魚苗下塘提供良好的環境。先用水得金(250克/畝·米)凈化水質和補充微生物所需微量元素;然后施用碧奧雅肥水伴侶(1000克/畝),用熱水化開冷卻后潑灑,配合施用碧奧雅促藻菌(80~100克/畝·米)。放苗后也需多次追肥,以達到藻相穩定的狀態。 2、放苗時做好魚苗解毒工作魚苗放養前應進行解毒處理,以防將病原菌和寄生蟲帶入池內。放養時操作應認真細致,動作要輕快,盡量避免魚體受傷,并注意保持高水位,一般在1.5米以上,嚴防水位過低凍傷魚種。入塘前15分鐘左右,用泰緣50%含量的消毒配方溶液(360云消/泰蘭德0.5ppm)浸泡魚苗,殺死魚體表攜帶病原菌。3、放苗后適時喂食近年來養殖實踐證明,冬季仍應堅持投喂,以保證魚苗生命活動的營養供給,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建議投喂營養全面適口的餌料,每3~5天投喂1次,日投飼量為池魚體重的0.5%~1.0%。若遇連續晴好天氣,水溫上升到8℃以上,魚苗活動會逐漸增強,應適當增加投飼量。冰封后,可在冰洞口設點投喂飼料,以利于魚苗及時攝食。具體投飼次數和投飼量應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種的活動、攝食情況等靈活掌握。養魚人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付出很多心血就是為了能讓魚安全長大賣個好價錢,所以養殖過程中馬虎不得,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平時注重水質調節、做好內服保健、勤觀察多巡塘,問題早發現早解決,才會有更好的收成!
進入12月份以來,國內各地蝦價仍保持穩中上漲的趨勢,尤其是大蝦的價格相當喜人。面對如此漲勢,可也有不少養殖朋友抱怨弧菌根本控制不住,損失慘重,眼看著蝦價連續上漲而干著急。我們知道弧菌是目前南美白對蝦養殖的頭號殺手,危害極大。那么,面對弧菌,我們真就束手無策了嗎?其實不然,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一探究竟吧!“養殖頭號殺手”--弧菌弧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是需氧或兼性厭氧菌,耐低溫和堿,生存能力強,天然水體中一直都存在弧菌,正常情況下,即使健康蝦體也可能攜帶弧菌,但不會發病。只有當養殖環境惡化、對蝦體質衰弱抵抗力下降時,大量繁殖的弧菌才會致病。水產養殖中,致病弧菌主要有哈維氏弧菌(黃弧菌)、溶藻弧菌(黃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綠弧菌)3種。 對蝦弧菌病感染,一般表現為:患病群體攝食量減少,甚至不攝食,活動能力減弱,行為異常,早期為紅腿紅尾、紅須斷須、肝胰臟發紅、腸胃發紅等癥狀,后期多表現為空腸、空胃、肝胰臟萎縮、紅體、偷死等癥狀?;【乐斡忻钫?,選對方式好養殖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可知,許多常見的抗生素、消毒藥物均對弧菌起作用,然而長期使用這些藥物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也會降低對蝦自身的免疫力,更為嚴重的是,對蝦體內的藥物殘留和由此產生的多種耐藥性病原菌株對人類健康也會造成威脅。顯然,長期使用這種方式來消殺弧菌,既不利于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也無法滿足人們對無公害綠色水產品的需求,更與國家的環保政策背道而馳。那么,面對弧菌我們該怎么辦呢?弧菌預防措施針對那些弧菌易反復超標的池塘是時候考慮一下池塘的環境是不是太惡劣了,當弧菌遇到池塘環境差,而對蝦體質又弱時就開始洋洋得意,肆意妄為了。因此,預防弧菌感染的要點是:保障對蝦良好的生存環境和提高對蝦體質。01 保障對蝦良好的生存環境這個生存環境就是池塘的底質和水質,由于底好水才好,所以關鍵是保證底部環境好,不給弧菌生長創造條件。定期施用泰緣復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安藍/益菌底安等),降解底部大分子有機物,使沉淀懸浮再利用,疏松底泥,同時提高底部氧化還原電位,促進底部有益菌的生長和繁殖。建議養殖前期每10天改底一次,養殖中后期隨著投喂量的逐漸加大,底部殘餌、糞便越來越多,改底周期可調整至每7天一次,養殖后期則逐漸增加到每3天一次。由于底部有機質的大量分解會消耗很多溶氧,建議配合使用360云補鈣氧顆粒來促進改底效果,尤其是夜間*易缺氧的時候。使用泰緣復合單過鉀改底產品4~12小時后,配合使用“泰緣清淤+碧奧雅乳酸菌”進一步改底,補菌調菌相,有效解決黑臭底質,達到底部菌相平衡。天晴時,使用“碧奧雅肥水伴侶+碧奧雅促藻菌”進行肥水,從而為對蝦建立菌相、藻相平衡的微生態環境。另外也可考慮養殖全程懸掛泰爽水生態修復袋,這是上海泰緣創新研發的“新材料+生物”的環保產品,高活性微生物通過掛袋富集并持續性大量繁殖,在降低水體黏性、凈化水質、提高水體透明度和溶氧的同時,可有效抑制養殖水生動物各種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減少病蟲害發生。污染因子少時,每畝水體懸掛1條,污染因子高時,每畝水體懸掛2~3條。02 提高對蝦體質首先,投放優質、不攜帶病原菌的蝦苗;其次,養殖過程中注重科學投喂,可適當添加寡糖類保肝護腸產品,提高對蝦的抗病力。養殖過程投喂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傍晚后和清晨前多喂,烈日條件下少喂;投餌1個半小時后對蝦空胃率高(超過30%)的應適當多喂;水溫低于15℃或高于32℃時少喂;風和日暖時多喂,大風暴雨(7級以上)、寒流侵襲(降溫到5℃以下)時少喂或不喂;對蝦大量脫殼當日少喂,脫殼一天后多喂;水質良好時多喂,水質變劣時少喂;池內生物餌料充足時可適當少喂。感染了弧菌,請這樣做雖然一旦感染(養殖環境已經不好了),疾病傳播速度很快,而且死亡率高,但是也不要慌,弧菌感染嚴重時,可這樣處理:首先施用泰緣50%復合單過鉀泡騰片+泰緣50%復合單過鉀粉劑(如泰蘭德+泰蘭芬/菌菌克+毒毒消,各0.5ppm),6小時后給蝦服用保健類產品增強體質;第二天再施用一次泰緣50%復合單過鉀泡騰片+泰緣50%復合單過鉀粉劑(各0.5~1.5ppm),間隔4小時后施用碧奧雅乳酸菌等有益菌。
“臘水放養,魚苗猛長”、“春放魚苗魚發瘟,冬放魚苗長三分”,經驗豐富的養殖戶們都知道:水溫較低時放養苗種比水溫較高時好,所以冬至到新年前后的這段時間是放養苗種的*佳時機。但怎樣才能提高冬放魚種成活率呢?小編現將冬季放苗前后池塘管理的要點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圖片來源:三亞日報1、清塘消毒良好的底部環境是成功養殖的基本保障。放苗前應先清塘解毒,建議采用生石灰清塘,分干法和濕法兩種方式。干法清塘在加水前需先在塘底挖若干個小坑,然后把生石灰(60~75千克/畝)倒在各個小坑內,加水10~20公分,待生石灰融化成糊狀后全池潑灑。第二天需用泥耙全池來回耙動一遍,目的是充分發揮生石灰的清塘作用。濕法清塘則一次性加水40~60公分,通常將生石灰(100~150千克/畝·米)裝入船艙,加適量水后趁熱全池潑灑。無論干法還是濕法清塘,根據情況自然等待一定時間后,撈出或吸出漂浮臟污,測pH,pH偏高時加碳酸氫鈉(小蘇打)或有機酸調整到合適范圍,然后施用泰緣50%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泡騰片(500克/畝·米)進行解毒。強烈建議不要使用氯石灰、漂白粉等氯制劑清塘,免得為中后期留下大量隱患,如導致水體發粘、底泥板結等。2、肥水培餌肥水的作用是為了培育良好的菌相和藻相。放苗前肥水,可提前把控水體透明度,為剛入塘的魚苗提供一個穩定的生長環境,既能增氧調節水質,又能為魚苗提供天然優質餌料。在放苗前5-7天進行肥水,先用水得金(250克/畝·米),然后碧奧雅肥水伴侶(1000克/畝),用熱水化開冷卻后潑灑,配合施用碧奧雅促藻菌(80~100克/畝·米)。放苗后也需多次追肥,以達到藻相穩定的狀態。3、魚苗解毒魚種越冬期間*常見的病害是水霉病,主要因放養時魚體受傷或水位過低凍傷而引起。因此,魚種放養前應進行解毒處理,以防將病原菌和寄生蟲帶入池內。放養時操作應認真細致,動作要輕快,盡量避免魚體受傷,并注意保持高水位,一般在1.5米以上,嚴防水位過低凍傷魚種。入塘前15分鐘左右,用泰緣50%含量的復合過硫酸氫鉀消毒配方溶液(360云消/泰蘭德0.5ppm)浸泡魚種,殺死魚體表攜帶病原菌。4、合理放養依據池塘養殖條件,主要包括養殖面積、水深、增氧能力和水質情況等,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及混養魚種。水深且增氧能力強的池塘,可適當提高主養品種的密度,同時合理增加混養魚的種類。沙土和坡度緩的池塘,適當增加鯽魚等底層魚類的密度。淤泥深和高渣土的池塘,可增加花白鰱的放養密度。面積大的池塘可采取低密度大混養,面積小的塘采取高密度精養的綜合放養模式,合理放養密度以主養魚占80%,混養魚占20%為宜。5、適當喂食傳統養殖冬季不投飼,魚種體內營養消耗往往得不到及時補充,造成部分魚種死亡。近年來養殖實踐證明,冬季仍應堅持投喂,以保證魚種生命活動的營養供給,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建議投喂營養全面適口的餌料,每3~5天投喂1次,日投飼量為池魚體重的0.5%~1.0%。若遇連續晴好天氣,水溫上升到8℃以上,魚種活動會逐漸增強,應適當增加投飼量。冰封后,可在冰洞口設點投喂飼料,以利于魚種及時攝食。具體投飼次數和投飼量應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種的活動、攝食情況等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