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漁業,創新驅動,綠色發展!2022年11月15日,第二屆中國漁業信息化高峰論壇于廈門佰翔五通酒店順利召開。
本次大會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農業農村部大數據發展中心指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聯通支持,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匯集了眾多知名水產業人士及上下游企業代表,泰緣生物受邀參加。
上海泰緣生物總工程師、技術總監宋海鵬就“零排放生態養殖南美白對蝦新模式”這一主題進行現場分享交流。
近年來,外塘養殖南美白對蝦,普遍存在環境污染、受環境變化影響大容易應激,成功率低等問題。為了探索更加生態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新模式,泰緣進行了三次大膽地嘗試:
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燕山湖基地實驗淡水精養外塘零排放生態蟲餌模式,奠定了技術基礎,初步建立了養殖標準,獲得了養殖戶和政府的認可,引得當地多家媒體爭先報道。
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在上海松江水產良種場實驗生物新材料用于帆布池+外塘循環精養復合模式,繼續進行生物新材料應用技術的實驗。
2022年9月正式在北海黨江企坎村開始外塘生物新材料海水養殖南美白對蝦模式實驗示范,水處理技術和養殖技術引起當地政府、合作社和養殖戶的關注和認可。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我們總結出了以培養生物絮團、浮游生物包括天然蟲餌為主的“蟲餌套餐模式”,采用這種模式養蝦,整個養殖系統將大大提高飼料利用率和殘餌糞便等轉化率,在保證良好水環境的同時,真正實現節能降耗,減少飼料浪費。將外塘餌料系數控制到0.7~0.9水平,同時實現3個月養殖期內每畝產南美白對蝦1500斤以上,養殖成本控制在不超過12元/斤。
這種生態養殖模式,不僅解決了傳統養殖廢水排放對周邊河道水體造成的污染,還節約了大量糧食,同時因為采用“生物+新材料”技術的培養天然蟲餌的模式,養殖過程更生態,生產出更多高質量的肉食蛋白;養殖過程的主材是秸稈、甘蔗葉等制作的生物新材料資源化利用,又高效解決農村種植業的主要環保問題,真正實現綠色環保的生態循環農業,同時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論壇*后,還進行了“全國漁業信息化深度融合應用優秀案例”展示。這些案例是從全國31個?。▍^、市)推薦案例中,遴選出56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標志性的數字漁業建設*新實踐成果,匯編成冊。泰緣的“零排放生態養殖南美白對蝦項目”和“半工廠化+池塘生態循環養殖南美白對蝦”兩個案例成功入選“2022全國數字漁業典型案例”。